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云南老年报》矢志为云南名人立传的新中国同龄人

发布部门: 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门党委·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19-08-28


 

云南大学老教授张维出生于1949年,是标准的新中国同龄人。他1978年2月考入云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母校执教。除了做好本专业的教学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地方文化史研究之外,张维教授一直坚持走在传记文学创作与研究这条道路上,至今已有40年。

立传40年来为云南文化史添砖加瓦

张维教授退休前已出版传记著作《李广田传》、《熊庆来传》、《楚图南传》、《袁嘉谷传》等。至今,已出版了23种专著,还有《中国现代文学史新编》、《科技群英谱》等参著作品十余部,发表了学术论文及纪实文学作品一百四十余篇。2009年退休后依然笔耕不辍,退休后的十年间,出版了14部著作,目前还有4部专著已进入出版社的编辑出版流程,2019年内均可问世。除此之外,作为省文史研究馆的馆员,张维教授一直在为省、市的文化建设建言献策。他调研、撰写的《关于修复圆通山公园内“滇西抗日战争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建议》等多项“馆员建议”都被政府采纳实施。

“我写传记以云南名人为主,只要是在云南历史上,为云南的开发建设和文化、科技、经济等方面的发展作过贡献的知名人士,我都愿尽力逐渐去写。”多年来在立传方面的辛勤耕耘,也让张维教授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他曾先后荣获 “云南省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全国第三届优秀教育图书奖”、“云南省文学艺术创作奖”、 “云南省文化精品工程奖”、“云南省老科协优秀老科技工作者”等多种荣誉。还受邀担任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副会长,曾应邀赴德国出席国际传记文学学会年会,作为云南省作家代表团成员访问日本、韩国,其传记文学业绩被列为专节写入《中国21世纪传记文学史》。

第一部传记历经波折方得以问世

张维教授的第一部传记是《李广田传》,这部传记可谓是几经波折才得以出版。1981年,还是本科生的张维准备毕业论文时决定写一部《李广田评传》,他利用寒假自费到北京调查访问,搜集资料。“我当时找北京同学借了一辆旧自行车,顶着刺骨的寒风,奔波在北京城内和清华、北大之间,走访了李广田老校长的亲属、友人、同窗、学生。”为了掌握翔实的资料,张维还查阅了许多旧报刊,从中探寻散见的李广田作品和活动史料。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李广田一生的道路在他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

13万字的评传初稿在毕业前夕完成了,毕业后,在认真教书之余,张维又对初稿扩充修改,两年之后完成了27万字的第二稿,先后送过几家出版社。但遗憾的是,这种经济效益欠佳的学术著作哪怕不要稿费都难以出版。 1989年,云南大学出版社接受这一选题,这让他倍感振奋。当时出版社提了两点建议:一是改评传为传,二是压缩字数,张维采纳建议后又花了约一年时间改写,《李广田传》终于在1990年出版了。

初中时代萌生兴趣后立志成为传记作家

“说起对传记文学的兴趣,我应该是从初中时代便开始萌生了。”在初、高中的时候,张维读了《拿破仑传》、《居里夫人传》、《普希金传》等多部名人传记。尽管当时对这些作品的理解有限,但这些传主们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人格力量、事业成就等等,都在张维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断地读着名人传记,张维的心中也渐渐萌生了一个志向——以后要当一个传记文学作家,也要写出几部能影响世人、影响社会的传记文学作品。但动荡岁月的现实又让他觉得要想实现这个理想几乎是不可能的。好在成功考入云南大学后让一切有了转机,他终于有机会接受正规高等教育了,这意味着有了可以实现理想的基础。

在写名人传记的长期过程中,张维教授养成了不断学习各方面知识的好习惯,传主和众多被采访者的许多优良品质、丰厚学养和人生经验,也让他受益匪浅。他说:“为写《方成传》,在采访方老的时候,他有一句名言是‘养生就靠一个字——忙’。他八九十岁仍在一直勤奋写作,我也学着方老,乐观豁达地对待生活和工作,健康地活着,平淡地过着,开心地笑着,合理地忙着,忙得充实,忙得快乐,不轻易停下耕耘的脚步。”


《云南老年报》记者 朱景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