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老人的自助红色旅游(一)

发布部门: 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门党委 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18-08-27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纪念的影视大片、文章接连不断。红军长征经历了11个省,许多极有名的战斗和大事都发生在川、黔、滇,红军巧渡金沙江,又“四渡赤水”,在三个月时间里,经历大小40多次战斗,成功摆脱了国民党的围追堵截,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扭转了长征以来的被动局面。18勇士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一举粉碎了蒋介石企图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妄想,跳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圈。过草地、爬雪山,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长征组歌对过雪山草地时的倾情歌颂:“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断炊粮。红军都是钢铁汉,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真使人热泪盈眶。还有红二方面军的乌蒙山回旋战,这是红二、红六军团在云贵高原乌蒙山区进行的一系列机动作战,发生在1936年二、三月间的一个多月里。红军克服天气恶劣和缺粮困难,以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经历大小数十战,往来转战上千里,以较小代价摆脱国民党的重兵包围,从绝境中求得了生存,实现了与一、四方面军的会合。

四川走出了许多的著名人物,新中国第一代领导的重要成员,改革开放的缔造者、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邓小平同志,就是从四川广安走出,新中国十大元帅中的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四位元帅,还有许多著名将军,如罗瑞卿等也是从四川走出来的。

从十月初始,我和老伴正好在四川居住,便产生了去“红色旅游”的想法。去旅行社参团又被婉言谢绝,在四川,七十岁以上原则不接待,何况我们都快“80后”了,决定采取自助旅游行动。在四川,除阿坝、甘孜、凉山三个自治州外,各市之间都建成了高速公路网,县、乡、镇、村都有省道公路相通,交通十分便捷。准备一份四川旅游交通册、晕车药和日常用药,选好日子,就上路了。每天最长车程不超过5小时,自选满意的酒店和餐馆,旅程分段,间隔进行,游访了三位革命前辈的故里,共约9天时间。城际高速公路班车、公交、的士,乡镇班车,“私的”,三轮车都体验了。

完成心中的计划,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艰辛,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体验地方文化的异同。有山有水就有风景,祖国山河真美,自助红色旅游好,融为一个字——“爽”。

小平故里

邓小平故居位于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由广安市城南客运站乘8路公交车至“小平故里站”下,穿过马路步行约15分钟进入景区,景区大门建成牌坊式门廊,大门上方书“邓小平故里”五字。


邓小平故里


邓小平故居

景区由邓小平故居、洗砚池、罗盘田、邓家老井、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缅怀馆等构成。期间有小道和广场相连接,道路两边有苍松翠竹多种树木环绕。这里林木都是由全国各地的州、市、单位、部委和个人捐建的,立有石碑或牌子标志。如古田林、广西林、人民海军林、国家体育总局奥林匹克冠军林、神舟林、北京林、宁波林、八一林、火箭军林、全国政协林、中央组织部林等几十处。还有个人捐植的树木,如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尉健行捐植的,吴仪(女,原副总理)捐植的银杏树。整个景区绿树成荫、碧水青山与标志性建筑物交相辉映构成壮丽的美景。

小平故居1996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占地1833平方米。共有房间17间,悬山式木结构,小青瓦屋顶,穿斗式承重体系,是一座具有浓郁川东风情的农家三合院。但其工艺精湛,当地百姓亲切称为“邓家老院子”。故居坐东朝西,由东、南、北三组单层建筑组成,经邓小平祖上三代人陆续修建完成。最早修建的是位于北面的北厢房,是邓小平的曾祖父修建于清同治年间,迄今已有140多年历史。房内有家具室、织布室、横堂屋、饭厅,邓小平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们的住房以及邓小平儿时住过的房间等。邓小平曾经生活、学习过的房间里,至今还保留着他当年用过的木床等物品。1904年8月22日,小平同志诞生于此,并在这里生活了15年,怀着科技救国强国的理想考入留法勤工俭学班,远涉重洋,从此走上革命道路。

走出故居,正面地势开阔,空气清新,前行约百米,有一池塘,形如圆砚,称为洗砚池,面积约8亩,这是小平儿时读书、洗笔、游泳的好地方了。小平喜好游泳是为了锻炼身体,游泳的习惯一直保持到80高龄。这种走出故居,前方开阔,又有水池的自然格局颇似毛泽东主席湖南韶山故居的情景。


故居前的洗砚池

1951年,邓小平主政大西南,将全家(继母夏伯根和3个弟妹)从广安迁往重庆,按照他的意见,老家的房屋全部交由当地政府分给乡亲们居住,它曾作过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儿园、保管室,正因如此,才使其在“文革”动荡的岁月里完好地保存下来。1980年,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参观后,高度赞颂这里是“东方地平线”。1998年2月19日在邓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之际,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邓小平同志故居”匾名。2001年,国务院公布邓小平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邓小平儿时的住房


北厢房中的织布室,邓小平的祖母戴氏和母亲淡氏都在这里纺纱织布。

邓小平故居陈列室建在距小平故居500米处,2004年小平同志100周年诞辰之际落成开馆,由江泽民同志题写馆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纪念邓小平同志光辉一生为专题的陈列馆。面积3800平米,前有水潭、田野,背靠绵绵小山,绿树鲜花环绕,与周围环境交相辉映,端庄大气,风格独特,融入川东民居风格。从正面观看,生动的“建筑语言”深刻地诠释了邓小平同志“三落三起”的辉煌历程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意义,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性变化的丰富内涵。其内部由序厅、陈列展厅、电影厅、珍藏厅等组成,共展出文物170件,文献资料200余件,图片408幅,复原场景4处,如“文革”中下放在江西拖拉机厂当钳工时的工作场景。运用了多媒体系统,共同组成鲜活生动,全面形象,展示了邓小平伟大辉煌又有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序厅中央是一尊3.9米高的邓小平雕像,表现邓小平从历史的宏伟画卷中阔步走来,展示出“山高、海阔、人为峰”的意境。在侧面的墙上镌刻着邓小平同志的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揭示了陈列的主题。右侧墙面镌刻着“他为中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国诞生立下赫赫战功。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巩固和发展进行艰辛探索。他为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不朽功勋。”电影厅采用4K数字放映系统,陈列展厅的内容含盖邓小平的家世,走出广安,走上革命道路投身国内革命洪流。戎马生涯:过左右江,从瑞金到延安,战斗在太行山上,参加解放战争,为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立下功勋。建国后主政大西南,从西南到中央,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在总书记任上是最繁忙的十年,而“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又是他最痛苦的十年。“三落三起”之后,拨乱反正,开辟一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动并领导改革,开启对外开放的大门,绘制现代宏伟蓝图。


邓小平故居陈列馆

序厅中央的邓小平雕像

与纪念馆配套还建有一座邓小平缅怀馆,占地约5亩,建筑面积4328平米,以邓小平相关文物、遗物、图片资料为主陈列,复原了小平生前工作和生活场景,是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的延续和补充,让参观者进一步了解伟人的生活、情感和他的精神世界。馆内还单列一个展厅介绍邓小平夫人卓琳(原名普琼英)光辉战斗的人生,无论顺逆环境都默默支持小平同志。


邓小平缅怀馆

1989年国庆节邓小平检阅时乘坐的大红旗轿车

翰林院子——与小平家世密切相关的地方,这是一座建于清乾隆年间的院落,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翰林院子是一座川东民居,坐落在老广安县城西门内长街,是邓小平先祖清代翰林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邓时敏旧宅,由两个四合院相套组成,整个院子有大小房屋36间,占地面积2219平米,建筑面积1671平米。因翰林邓时敏嗣后无裔,邓氏族人商议将翰林院子辟为邓氏私塾,为邓氏家族培养人才,光宗耀祖。1909年,5岁的邓小平进入翰林院子接受私塾启蒙教育,邓小平原名邓先圣,按邓家班辈排序“先”字辈,私塾先生认为,孔子方可为圣人,小小孩童怎可自称“先圣”,对孔子有不敬之嫌,便将邓先圣改为邓希贤。邓小平用邓希贤这个名字共用了18年,直到1927年从莫斯科回国后才改为邓小平。翰林院子是邓小平少年时代活动的旧址之一,直接见证了这位功勋卓著的世纪伟人一生中的一段至关重要的历史。2014年3月至8月,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对翰林院子进行了保护性维修和重新布展,展览重点展示了翰林文化,私塾文化,(广安邓氏)宗族文化。实际展室有:大廷尉——乾隆皇帝御批特颁封“大廷尉”称号,牌匾悬挂于邓氏宗祠门头上;正堂——祭祀“天地君亲师”的地方;邓小平改名处;私塾教室;“邓时敏的故事”展室;“翰林文化”展室;“私塾文化”展室。现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成立了翰林院子管理所。

云南大学老教授协会会员  黄渊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