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罗伦萨位于亚平宁山脉的中部,阿尔诺河谷,四周为丘陵所环抱,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富饶地区。一座座乡间别墅点缀在平缓的山坡上,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更显示出这座城市的优美灵气。难怪诗人徐志摩早期将它的名字译为“翡冷翠”,颇具有其诗情画意,也更为贴切。这是一座颇具文艺色彩和绅士格调的城市,城市很小,才三、四十万人口,奥秘不少,是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和佛罗伦萨共和国的首都。具有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文艺复兴是发生于十四至十六世纪欧洲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一时期佛罗伦萨汇集了众多的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如伟大的诗人但丁,科学巨匠伽利略,天才艺术家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艺术巨匠多纳泰罗,政治理论家马基雅弗利等等,他们都先后汇集于佛罗伦萨,使这座城市弥漫着浓郁的文艺复兴气氛。文艺复兴提出的主张是复兴希腊、罗马的文化运动,倡导写实主义的绘画艺术,提倡尊重人、关怀人,一切“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思想,要求把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智慧从教会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反映现实人们的思想、感情和智慧,这是一个具有深刻历史意义,划时代的思想。这个思想文化运动之源首先是从绘画艺术领域兴起,倡导写实主义。在这种人文思想的鼓舞下,欧洲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创作了许多伟大不朽的作品,有了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为近代自然科学和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奠定了雄厚的基础,成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变革和进步的丰碑。

美第奇宫
佛罗伦萨的辉煌又与一个家族的兴旺和酷爱艺术有极大关系。据我们现场参观和导游的解说,佛罗伦萨在十五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从事金融贸易的富有大家族——美第奇家族,他酷爱艺术,招贤纳士,广结人才,在他的大力倡导保护和资助下,当时佛罗伦萨聚集了众多世界名流巨匠,诸如但丁、伽利略以及被称为“文艺复兴三杰”的达·芬奇、拉裴尔、米开朗琪罗等等,正是有了这众多的艺术大师和科学家才创造出了大量的闪烁文艺复兴思想光芒的绘画作品、雕刻艺术和灿烂的建筑,佛罗伦萨才成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成为欧洲艺术文化思想的中心,世界艺术之都。它的许多艺术作品和建筑物至今仍然光芒四射,一直都是世界艺术之都。美第奇家族的族徽玉簪花已成为今天佛罗伦萨市的市徽。该家族后来几代无子,只有其女,以致后继无人。于是,这个大家族的最后一个女儿慷慨将家族全部资产和历代保存下来的艺术珍品统统捐赠给佛罗伦萨政府,他们举家搬出大宅院,并决定不干予其家族财产的后续处理。所以,许多艺术珍品历经几百年的历史沧桑,风风雨雨,至今仍然保存完好,佛罗伦萨市民谈及美第奇家族都津津乐道,赞不绝口。

文艺复兴之源-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
百花大教堂是佛罗伦萨的历史性地标建筑,又称圣母寺。它是著名的天主教堂,是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瑰宝,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整座教堂宏伟壮观华丽,庄严肃穆,内部装饰十分考究,富丽堂皇。教堂外观以粉红色、绿色和乳白色三色相间的大理石砌成,展示出女性优雅高贵的华丽气质,因此被称为“花的圣母寺”。这座教堂于1296年由乔凡尼·美第奇出资建造,历经几代人,耗时175年,于1471才最终完成。整座建筑由天才建筑师布鲁涅内斯基设计,他仿造罗马万神殿来设计教堂圆顶,是古典艺术与当时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连教皇也惊叹为“神话一般的建筑”。最不可思议的是,布鲁涅内斯基竟然没有一张草图,也没有写下一组计算数据,凭借其超强想像力和记忆力,把握整套数据,仿佛整座圆顶早在他心里建好了。他的墓地就建在教堂地下,教堂地面上他的塑像手指着这座精心设计的圆顶,这是他毕生的力作。所以,整个建筑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中央穹顶,这是一座八角形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顶高106米,穹顶基部是八角平面形,平面直径达42.2米,工程历时百余年,经几代人的努力才最终完成。除了大教堂,还有与其连为一体的钟塔和洗礼堂也十分精美。钟塔高88米,分为四层。洗礼堂高约31米,均以乳白、绿色大理石饰面,合为一体,十分精美壮观。整座教堂长153 米,宽38米,可同时容纳万人诵经礼拜,规模宏大,特别是百米高,40多米宽的穹顶,从建筑力学和美学设计的角度看都堪称完美无缺,令后人敬佩震撼不已。从佛罗伦萨百花大教堂开始,欧洲建筑风格发生了巨变,从“哥特式时代”进入到“文艺复兴时代”。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佛罗伦萨另一引人注目之处是它浓郁的艺术氛围,无论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随处都能感受到。沿街有歌手、小提琴手、大提琴手演奏的世界名曲,贝多芬、李斯特等等的名曲十分优美动听,令人陶醉,驻足。街头人物画也是一大特色。在米开朗琪罗广场沿街就有许多画家,摆摊设点,为游客现场绘制人物画像,如有兴趣,掏上15欧元,坐下来15分钟就能给你临场画出一张素描像。当然有的画得神态很像,也有画得不像的,水平参差,这也是街头的一大景观。在米开朗琪罗广场的乌菲茲美术馆收藏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许多画派代表人物的大量作品,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裴尔等等的作品都非常有名。佛罗伦萨在意大利语中是“鲜花之城”的意思,乌菲兹美术馆则是这座鲜花之城中最美丽的一株奇葩,令人赞叹不已。
佛罗伦萨作为世界艺术之都,也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摇篮。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是世界颇享盛名的高等学府,这座建于文艺复兴时期的高等学府,历史悠久,实力雄厚,它对欧洲文艺复兴产生过重大影响。几百年来,对世界美术界、世界美术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出大批出类拔萃的美术绘画人才,所以,它素有“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和“写实主义大师汇集的皇家美术学院”的美誉。它与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国立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并称为世界顶级四大美术学院,并作为世界四大美术学院的中心,与意大利马兰欧尼学院并称为造型类和设计学的“双雄”。

米开朗琪罗广场
我们在佛罗伦萨还沿着它的古城墙街道,步行攀登到它的最高点——米开朗琪罗广场,鸟瞰全市景色,远远望去,一览无余,尽收眼底。佛罗伦萨的历史古迹保护十分完好,一座座红墙灰瓦的古建筑,掩映在绿树丛林之中,整座城市几乎没有摩天大楼遮挡。
我们在佛罗伦萨下榻的家庭旅馆是一幢两层楼的别墅,前有栅栏草坪,后有花园,底楼是一个宽敞明亮的客厅,布置考究,两幅大油画悬挂于客厅正前方和一侧面。据房东介绍,这是她爷爷所画,是两幅山水画,绘画技巧高明,色彩协调,意境颇佳。客厅高雅别致,房东热情好客,还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早餐。小住于佛罗伦萨期间舒适安详。
从佛罗伦萨到世界水城威尼斯很近,我们早餐后出发,参观游览后,下午即返回,十分方便。

水城-威尼斯
威尼斯的建城历史很久远,相传开始于公元453年,当时这一地区的农民和渔民为逃避酷似刀兵的游牧民族的侵扰,转而避往亚德里亚海中的这个小岛。这座小岛有肥沃的冲击土壤,就地取材的石头以及邻近的木头做成的小船,往来其间,于是在淤泥之中、在水上逐步建起了这座世界知名的水城威尼斯。威尼斯从十世纪开始发展,到十四世纪前后已成为意大利最繁忙的港口城市,进出港商船络绎不绝,被誉为是地中海中最著名的集商业贸易、旅游观光于一身的水上之都。14—15世纪为威尼斯发展的全盛时期,成为意大利最强大和最富有的“海上共和国”,地中海的贸易中心之一。大文豪莎士比亚的文学巨著《威尼斯商人》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16世纪随着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新航线的开通,欧洲商贸中心才逐渐转移到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威尼斯逐渐衰落,1797年又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随后威尼斯共和国灭亡。直到1849年才从反奥地利的独立战争中获得胜利。

威尼斯的小桥
威尼斯的面积不到8平方公里,由118 个小岛屿组成,有177条大大小小的运河,蛛网似的密布其间,整座水城又由400多座各式桥梁把它们连结起来,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船,水道成为城市的马路,四通八达,十分便捷。除小艇外,所有交通工具都禁止通行。
威尼斯是一座美丽的水上之都,它是建筑在水域上的“水城”、“水都”,是一颗水上明珠。所以,它的绮丽风光美景总离不开“水”和“桥”。蜿蜒曲折的水街水巷,流动的碧水清波,大大小小,形形色色,造型各异的桥梁,又把整座水城联结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漂浮在亚德利亚海面上的一叶小舟,熠熠生辉,璀璨夺目。
在威尼斯水城中心竟然有一个十分宽广宏大的广场——圣马可广场,它是威尼斯政治、宗教和传统节日公共活动的中心,围绕广场的圣马可大教堂、总督宫、圣马可钟楼和圣马可图书馆等建筑都很雄伟,此外,还有雕刻绘画艺术极其精美的回廊,共同构成富丽堂皇的美景,游人如织。当年,拿破仑称威尼斯是“欧洲最美丽的客厅”。其中,圣马可钟楼尤为突出,整座钟楼由红砖砌成,高近百米,建于十五世纪末期,它既是威尼斯城市的纵坐标,也是中心广场建筑群空间构图的中心,站在钟楼顶端可以俯视威尼斯的绮丽风光,浩渺辽阔的亚德里亚海尽收眼底。
威尼斯有一座别具一格的桥梁称为“叹息桥”。这座桥建于1600年,是一座呈房屋状封闭式的拱桥,上部桥顶全覆盖,封闭得严严实实的,只有向运河两侧的桥梁上开有两扇小石窗。这座桥横跨于运河上,它承载着一个特殊的功能,它的两头分别连接威尼斯总督府的审讯室和监狱。囚犯们在总督府接受审判后,从总督府出来,经“叹息桥”走向另一端的死牢,他们将面临永别世俗告别人间的结局。这座桥两边是生死两世。囚犯从密闭不透风的此桥经过时,能从桥上的小窗口望出最后一眼,向美丽的水城永别,不禁一声长叹“永别了”。因此,十九世纪英国彗星诗人、浪漫主义文学泰斗拜伦为它取了“叹息桥”这个名字,颇有意义。
威尼斯由于它独特的美丽风光,几百年来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批名家纷至沓来,包括歌徳、拜伦、狄更斯、普鲁斯和近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等等。13世纪著名旅行家、商人,中国人很熟悉的马可·波罗就诞生于威尼斯,我们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巷中找到了他的故居,很想看看这位中国人的老朋友的生平事迹展览,可是很遗憾,除了其故居墙壁上有一则马可·波罗的出生地的文字说明外,其它一无所有。
云南大学离休教授 刘学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