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了却一个心愿——赴英法意比等国旅游有感(一)

发布部门: 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门党委 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17-06-26

心愿是一个人内心久存的愿望,人的一生有诸多心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会产生大大小小各种不同的心愿,追求不同的目标,实现了却一个个不同的心愿。但是,从孩童时代就产生萌发的心愿,从少年尔后青年,步入不惑的中年,逐渐进入老年,直至耄耋之年,都仍然怀有的心愿却并不多,屈指可数的也不过聊聊几个,毕生能够实现一个两个,抑或三、五个最大的心愿,乃人生最大的幸事,喜事,福事!此次,由女儿专程陪伴,耗时一月,耗资数万,远赴西欧,畅游了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的伦敦、剑桥、巴黎、凡尔赛、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布鲁塞尔等数十个景点,是一次跨越时空,赏心悦目,饱览历史人文、自然风光的深度旅游,似读了一部丰富多彩的“现实与历史的教科书”,饱了心福、眼福、口福,实现了自孩童时代就萌生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迈入晚年,更为强烈的一个愿望,足矣!足矣!  

我的孩童时代,正值20世纪30-40年代,缅甸、印度仍是英国的殖民属地,英国商品特别是呢绒制品在这些地区销售很普遍。云南与缅甸接壤,在边境地区乃是犬牙交错,同属一个民族、同一种语言、同一风俗习惯,边民互相通婚,你来我往,十分密切,中缅贸易频繁。父亲经商常往来于缅甸仰光、曼德勒、腊戍和印度的加尔各答等地,出售我国的絲绸,买回英国制造的三接头皮鞋、皮箱、西服、毛毯等呢绒工业制成品,式样美观大方,质地优良,令人耳目一新。父亲给我的皮鞋令他人羡慕不已!那时,大多数中国人还在穿草鞋、布鞋,能穿上皮鞋者甚少,特别是能穿上来自大英帝国制造的皮鞋者更少。我穿上它挺神气的。小朋友和鄰居见了都赞不绝口,印象极深。父亲给我的软盖皮箱,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经历几代人,我仍在使用,美观牢靠,没有睱疵,视为珍品。从那时起,我就从直观现实的生活中对发达的工业国家有了粗浅朴素的了解和向往。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父辈的教诲鼓励,逐步了解国土面积只有二十多万平方公里的英国,居然控制着世界上四分之一土地面积的殖民地,称为“日不落帝国”,并有那么多发明创造,引领世界潮流,总有其原因,这些原因是什么?总想能亲自去看看或者是能够到英美去留学深造,这乃是刘氏家族的期盼和自己的愿望。可是这一切都随着时代的激烈变动化成泡影。岁月流逝无情,转眼已是白头老翁,可是幼年向往赴英一游的愿望始终未灭,总想在有生之年找 个机会走出去,直接亲自看一看,这引领世界进入文明社会的国家、民族、社会的情况,能有所感悟。这一心愿现在终于成为现实了。  

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这些城市,既是欧洲乃至世界历史文化最悠久的城市,也是现代社会最发达、最繁华的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对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得比较好,可供参观的旅游景点最多的地区。能够到这些地区去走一走,看一看,作一次较为深入的旅游,大有裨益。这样的旅游能扩大眼界,见多识广,增长知识,避免误导,能够得到真知灼见,知晓真情,看看“庐山真面目”的真实景观风貌,同时,也是一次轻松愉快,休闲度假的旅游。  

我们西欧之行,采取自由行的方式,没有像以前那样参加旅游团,一切都是集体活动,统一去住宾馆酒店,而是居住于民居类的家庭旅馆,居住环境既舒适便捷,又贴近民众,接触真实生活,随乡入俗,感触多多。女儿曾在英国留学,回国工作后又多次到国外出差,对欧洲各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环境,风俗习惯,了解较多。而且,结伴而行的还有她的师姐,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后,又去美国攻读文学博士,是“双料博士”,对西方历史文化颇有研究。因此,我们此次旅游,没有语言文字,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的障碍,一路顺风顺水,十分顺畅。按照行前的周密计划,环环相扣,重点参观了各地的历史文化古迹,人物事蹟,城市建设和自然景观,也较深入地了解了各地风土人情,民风民俗和民间生活。  

小城市 大枢纽    

 我们旅游路线的第一站是比利时的首都布鲁塞尔。5 28 日晚自东半球的北京出发,乘海南航空公司的大型客机,直飞西半球的布鲁塞尔,时差6 个小时,于次日清晨6 点多钟安全抵达布鲁塞尔机场。女儿考虑到空中飞行时间长,近10 个小时,乘坐劳累疲乏,因此,来去往返都买了公务舱。这是我第一次乘坐公务舱,座位宽敞,可以调节前后,平卧睡觉,有被子枕头,十分舒适。途中还不断供应夜点,服务周到。睡了一觉醒来,已到了另一座欧洲的大城市。这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出了机场就遇上事前相约,前来接送的出租车。驾驶员并不相识,却很友好,很认真。把我们的行李放入后备箱后,就快速行驶,沿途车辆并不多,公路两旁绿树成荫,整齐排列,没有矗立密集的高楼大厦,只有稀疏的两三层或三五层高的楼房,空气特别清新,久违的蓝天白云映入眼帘,令人一身清爽,一夜乘机的疲劳顿时消散。按照事前预订家庭旅馆的地点“的士”驾驶员准确无误地把我们送达目的地。按响门铃,房东已在家等候,他热情迎接我们进入室内。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竟然是一座漂亮、高雅、幽静的小别墅。

 
布鲁塞尔的家庭旅馆  

  这是一幢三层樓的小别墅,我們居住一层和二层,一层是一個宽敞明亮的客厅,墙壁上悬挂着几幅頗有意思的油画,或是山水,或是人物鸟兽,吊灯上还悬挂着造型小巧玲珑的绿色鹦鹉,不远处又悬挂着与其对称的一只紅色鹦鹉,一雌一雄,十分协调美观,栩栩如生。沙发、茶几、壁炉、电视机布置得体。特別是推开客厅后门,迎面而來的是一个葱翠宁静,为一棵大树所覆盖的后花园,绿草茵茵,鲜花盛开。花园正中,放置着一张小圆桌和几把靠背椅,一片鸟语花香,休闲别致的景观。在此喝茶,小憩聊天,十分惬意。进入花园的门口还站立着两个造型颇有风趣的鹅先生,鸭小姐的塑像,微笑向你敬礼,令人开心。整座客厅高雅别致,卧室被褥整齐干净,厨房炊具,一应俱全, 洗漱间洁白清洁,比我们国内的五星级宾馆还要宽敞舒适高雅。所以,出外旅游有此环境也是一种休闲享受。这是我们进入西方国家民宅的第一印象。这种住宅在西方国家并不是所谓豪宅,也就是中产阶级一般老百姓的民宅。他们经济发达,多数民众的生活水平都比较高,相应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素养也比较高,因此,居住环境高雅别致,没有低俗之感。离开布鲁塞尔之后,我们顺序先后在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罗马、佛罗伦萨,以及英国的的伦敦,都居住于家庭旅館,它们大体都很近似,有的还比布鲁塞尔条件好。前有草坪,后有花园,基本都是小别墅,宽敞、明亮,高雅、整洁、舒适,他们的多数民众,投生一世,是在享受生活的乐趣,我们尚处于淘生活的状态,相去甚远。借此,我们也有机会对西方国家民间的生活状况及其习俗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

 
欧盟议会大厦  

比利时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至今还有国王、皇后,历史悠久,曾被西班牙、法国和荷兰所占领,1830 年才从荷兰统治下独立。它的国土面积很小,只有三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过千万,首都布鲁塞尔人口过百万,是一个小城大都市的国家。布鲁塞尔是欧洲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心之一,也是著名的国际活动中心,素有“欧洲之都”的美誉。小小一座城市,却成为远近闻名的国际性大都市,拥有200 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和上千个国际官方团体在此设立办事机构,每年有若干名目繁多的国际会议在此间召开。欧洲联盟的主要行政机构欧洲理事会、欧盟委员会都设置于此。小小一座城市,却承载着巨大的国际任务。因此人员往来十分频繁,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信息交流也十分快捷。可谓名副其实的“小城市大枢纽”。相形之下,我们国内的一些大城市高楼矗立,宽敞笔直的大道,往往是图具虚名的空架子,投资很大,运营成本很高,效益?很低,是虚有其表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的“杰作”。  

布鲁塞尔建于一个平缓的小山坡上,以中央大街为界,大体分为上城和下城。上城是皇宮、议会、政府机构、皇家图书馆、艺术馆以及民居,它是一个文化区。下城为繁华的商业区,大大小小各式商店栉次鳞比,商品琳琅满目。最繁华、最热闹的是市政中心广场,这是在中世纪就建立的中心广场,被称为欧洲最美丽的广场之一。


布鲁塞尔市政中心广场市政厅大厦

在广场周围是一圈颇有风格的历史古建筑群,特别突出壮观的是市政厅大厦,它是布鲁塞尔地标性建筑,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高耸的尖顶。这座尖顶包括尖形拱门和85 米高的尖塔,在塔尖上还建有一座5 米高的风向标,塑有布鲁塞尔守护神的雕像。这位守护神曾有一个神奇的传说,远古布鲁塞尔的领主在危难中曾被米歇尔相救,幸免遇难。领主为此特别授予了圣米歇尔布鲁塞尔守护神的称号,并将其雕象高高耸立于市政大厅塔楼的顶端继续守护这座城市。1988 年这幢市政大厅被评定为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有趣的还有在市政大厅左侧,开有一家咖啡馆,这家咖啡馆也有一段历史故事。这家咖啡馆历史久远,十九世纪就已建立,其门上方有一醒目的标志, 雕刻着一支白天鹅像,这家白天鹅咖啡馆曾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此共同草拟《共产党宣言》的地方,至今几代人过去了,历尽沧桑,仍是百年老店的咖啡馆。这也反映出这个民族对历史文化的尊重。  

在市中心广场不远处,就是被称为布鲁塞尔“第一公民”小于廉撒尿的雕像,这也是布鲁塞尔的市标。这座很可爱的雕像也有一个神奇的传说。相传,在500 多年前,布鲁塞尔被敌军包围,城墙上已点燃了炸药的导火线,又找不到水源灭火,危在旦夕。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小于亷急中生智,在燃烧的导火线上撒了一泡尿,扑灭了炸药引爆,保住了城墙,也保住了这座城市。因此,小于廉受到了市民的拥护,被授予布鲁塞尔第一公民的称号。赤身裸体顽皮尿尿的小于廉就成为布鲁塞尔的吉祥物,民众特意为他竖立了这座雕像。  

除此,我们参观了比利时国王的皇宮,皇宫是一座长方形的建筑,从外观看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却显庄严整齐,幽静美观,但并没有重兵把守,戒备森严,行人来来往往,毫无限制。皇宫的背面是布鲁塞尔的公园,公园大门左右两侧分别竖立着一对雄伟的狮子,更显皇家公园的神秘。


比利时皇宫

皇宫的对面是比利时的议会,这两座相互对应的建筑物很有意思,正好代表了比利时君主立宪制的政体。比利时虽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国家元首不是象征民主制的总统抑或主席之类,而是封建君王的称呼,可是有民主的议会,是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人民享有充分自由民主的权利,又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国家,包容性很大,因此,布鲁塞尔吸引了众多的国际组织驻此设立办事机构,特别令人瞩目的是欧洲联盟总部设置于此,成为“欧洲之都”,这就非同一般了。正是由于它的历史文化悠久,自由民主之风浓郁,所以,世界上许多名流如雨果、拜伦、莫扎特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等等都先后云集于此。  

绚丽多彩之都    

6 1 日,我们自布鲁塞尔乘坐高铁火车,耗时四个多小时即到达法国首都巴黎,下榻于塞纳河北岸协和广场附近,这是一条十分宁静街道的民宅家庭旅馆。这座家庭旅馆三层楼房,我们住上面二、三层,房间宽敞明亮,设备一应俱全,有一个宁静的庭院。居住这里交通很方便,是一个国家机关和大学的驻地,附近就是法国外交部、国防部、教育部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在此。不远处就是塞纳河、荣军院,十分理想,以此为据点,开始了我们的巴黎之旅。  

过去从小说和人们的传诵中得知,巴黎是烂漫美丽,充满神奇色彩的大都市,围绕它的母亲河塞纳河两岸有诸多参观景点,丰富多彩,璀璨迷人,令人流连忘返。  

巴黎位于法国北部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建都已有1400 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欧洲启蒙思想运动中心和欧洲文化中心、也是世界著名的艺术之都和世界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但其发展的历史也经历了诸多曲折和血腥的过程。

 
先贤祠  雕塑底座上书:“国民大会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先贤们”  

法国在资产阶级大革命前是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国家,全国居民被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僧侶(教士),第二等级为有爵位的贵族,其余广大民众都属于第三等级。僧侶和贵族这两个阶级是特权阶级,享有政治、财政和司法的特权。国王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第三等级为农民、手工业者、商人以及资产阶级。第三等级的广大民众强烈反对森严的等级制度,其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人物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竭力反对封建制度,提出了“三权分立”的主张,把国家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彼此独立,又互相监督。相继法国大革命民主思想家、哲学家卢梭,他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不平等的起源是财产私有制,国家的起源是人与人彼此缔结的契约,他提出了与封建专制君权神授说针锋相对的主张,全部主权归属人民,反对君主立宪,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卢梭的学说和主张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1789 7 14 日巴黎暴发了资产阶级大革命,起义人员攻克象征封建专制的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不久就发表了著名的《人权宣权》,宣布人生而自由平等,公民有权参加制订法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这个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自由平等权力的主张,它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沉重地打击了封建皇权的专制制度,至今仍在发挥着它燦烂的光芒。可是法国大革命并非一帆风顺,不久后又出现了皇权复辟。1793 年革命党人最终将国王路易十六处死,送上了断头台,结束了法国千余年的封建君主统治。可是尔后又几经复辟折騰,直至1794 年彻底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建立了法兰西共和国,才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法国是几经折腾才建立起来的一个历史文化深厚、经济发达、文明进步、自由 民主的国家。我们沿着它的线索,参观了诸多颇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景点。  

位于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西岱島是巴黎的地理中心,也是巴黎历史的发源地。据说,“巴黎”这一名字最早来源于公元前三世纪,居住于西岱岛上的渔民称为巴黎斯人,这里长期以来是一个小渔村,这个小漁村的渔民后来就成为巴黎的祖先。小渔村公元前52 年曾被罗马人所征服,到公元358 年罗马人就在此建立了宮殿,因而这一年就被视为巴黎建城的元年。到了公元508 年,法兰克王国定都巴黎,十世纪末,雨果·卡佩国王在此建造皇宫,尔后经历了几个世纪,巴黎才逐渐成为繁华的都市,成为西方政治文化中心。作为巴黎始祖的西岱岛,尔今通过桥梁与对岸连成一片,你若果不仔细观察,还看不出它竟然是一个居于塞纳河中的小岛屿。

 
凡尔赛宫  

建立在西岱岛上的巴黎圣母院,地理位置很特殊,它位于整个巴黎城的中心,是天主教巴黎总教区的主教教堂,其历史久远。这座教堂建立于1163 年至1250 年,是巴黎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建筑之一。它以高耸的塔尖?立于中央,成为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它集宗教、文化、建筑艺术于一身,是欧洲早期哥特式建筑艺术的代表。进入教堂内,其祭坛、回廊、门窗等等都有精湛的雕刻艺术和许多珍贵的珍藏品。据说,它收藏了大量13— 17 世纪的艺术珍品。雨果的同名小说《巴黎圣母院》中对圣母院充满诗情画意的描绘极其生动神秘。20世纪50 年代又陸续改编为电影,影响甚广。

 
巴黎的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  

离开巴黎圣母院我们前去参观巴黎的地标性建筑埃菲尔铁塔。这是象征机器文明时代,在巴黎四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看到的巨型铁塔。它建于1889 年,为纪念法国大革命100 周年并举办世界博览会,而在700 多件应征作品中选中的。这是一件简洁明快,时代感强烈的作品。塔高300 米,天线高24 米,总高度达到324 米。浪漫的巴黎人给铁塔取了一个颇有诗情画意的美丽名字— “云中牧女”。广场前是一块开阔的草坪公园,巴黎市民三、五成群地围坐在草坪上嘻戏休闲,小孩们在玩游戏,颇显惬意。  

离开埃菲尔铁塔,我们前去参观了法国最具历史文化价值的卢浮宫。卢浮宫建于1204 年,历经几个世纪的扩建、充实、完善,现在成为一座富丽堂皇,内容极其丰富多彩,集绘画、雕刻、美术工艺、古代历史文化于一体的一个宏伟的博物馆,它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以及俄罗斯圣彼得堡冬宮博物馆并称为世界四大博物馆。馆藏珍品40 多万件,涵盖了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及中近东的大量历史文物及艺术珍品。


卢浮宫-埃及馆

我们只能参观其中的一个极小的部分,但我们有幸看到了卢浮宫的镇館之宝的三件作品: 《蒙娜丽莎》、《米洛岛的维纳斯》和《萨莫色雷斯岛的胜利女神》,它们被称为稀世珍品。所以,卢浮宫被称为“万宝之宫”,它反映了法国乃至欧洲文明及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惊世之作和诸多精美的雕刻、绘画艺术,特别是胜利女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其进步性远远超过了东方世界,乃至我们到现在都望塵莫及,思想观念相距甚大。


卢浮宫美智慧三女神

卢浮宫除珍藏了丰富的旷世之作,其展馆的设计布局也十分精湛,馆内四壁及顶部都有精美的壁画和精细的一座座浮雕,形象栩栩如生。精心设计雕作的宫殿,处处显示 出其呕心沥血的艺术结晶。在卢浮宫的正大门入口处有一座华人著名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透明金字塔,这是卢浮宫的一大标志。  

             云南大学离休教授 刘学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