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参加义务劳动的编码大师张其濬

发布部门: 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门党委·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19-09-02

20世纪50年代,云南大学的老师们每个学期都有半个月到一个月的体力劳动(到农村、工厂或在校办的农场,通过劳动“改造思想”),而且逢节假日还要参加各式各样的义务劳动。

1952年的植树节,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张其濬(右二)率数学、物理两系部分教师,自带农具步行到黑龙潭植树。照片中的老师右起分别为:胡维菁、张其濬、卫念祖、李作新、郑智绵、顾建中、冯竞、王志导、李炽、钱春深。

说起张其濬,我们即想起了发明计算机汉字编码的云大人张文渊。文渊是张其濬的字,也是熊庆来和同事们对他的昵称。张其濬(1900— 1983),安徽太和县人。1940年熊庆来聘请其来云大任职后,众多名师经他先后向熊庆来力荐,莅校执教,理学院活力尽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恩来针对我国汉字排版印刷技术迟滞的问题提出希望“实现排版印刷自动化”,张其濬便着手研究并设计机器操作铸字自动排版印刷机和汉字信息处理机。他查阅了国内外大量文献资料,拟定设计方案并绘制了许多宝贵的图纸。就在研究工作紧张而有序进行的同时,他承受着“反右派斗争” 的严重干扰,并被错划为“右派分子”,但他仍然顶住思想和精神上的沉重压力,白天打扫物理馆的清洁卫生,晚上回家仍埋头于科学研究。

     1952年的植树节,理学院院长兼物理系主任张其濬(右二)率数学、物理两系部分教师,自带农具步行到黑龙潭植树。照片中的老师右起分别为:胡维菁、张其濬、卫念祖、李作新、郑智绵、顾建中、冯竞、王志导、李炽、钱春深。

在自动拣排印刷处理汉字的问题上,为使结构复杂的汉字变成一种符号信息,他把有关汉字的衍变及其发展、简化(含汉语拼音)等进行编序、排列、对照,模拟、摸索汉字的种种组合结构规律,对7000多个汉字的音、形、笔画作了细致的分析,设计出几十种编码雏形,首创了“不如实式”汉字编码方案。“文化大革命”到来,他又被立案审查,成了“专政”对象,白天被监督着扫地、刷墙、冲洗厕所或到校内农场劳动,晚上回家已疲惫不堪。当他忆起当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的那股“奔牛”劲头, 每每因不服于不公正的待遇而表现出了惊人毅力,熬夜吃苦完成了计算机汉字编码的操作方案。

张其濬的重要发明成功了!《光明日报》和多种媒体载述了这一成果和创造,国内外多个相关学术会议邀请他参加,张先生在探求科学奥秘真谛的荆棘道路上从来不祈坦途,虽殚精竭虑却沉着乐逸。1983年因病情恶化,他无奈地倒下了,他永远地离开了一辈子敬业之岗。人们不会忘记, 电脑世界不会忘记,计算机形成和发展史的丰碑之上,不能缺少张其濬(张文渊)的名字!


李作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