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一张反映云大开始进入电子计算机时代的老照片

发布部门: 云南大学离退休工作部门党委 离退休工作处      发布时间:2016-11-09



电子计算机与数值计算在国民生产、国防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均起着重大作用。校、系两级领导很重视这一领域在云大的发展。早在 20 世纪 50 年代,先后派出莫孜中、杨明芳、王心平、龚世生等同志到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学习计算机原理及计算数学。

20 世纪 60 年代初,数学系还成立了计算数学专门化组。但限于条件限制,只能用手摇计算机开展数值计算的相关教学实践工作,广大师生盼望着能使用上真正的电子计算机。20 世纪 70 年代初,数学系计算数学教研组组长莫孜中从一个分配到北京无线电三厂的毕业生那里了解到该厂生产了由清华大学设计的五台 DJS5 电子计算机,三台已售出,还剩两台。他把这一情况向校和系的老领导杨桂宫和卫念祖两位教授作了汇报,并提出了购机意图,为计算数学专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两位教授非常支持莫孜中的意见,通过他们的努力,学校很快落实了 22 万元专款,并派出莫孜中、王国栋、保明堂和物理系的曾吉荣老师组成购机小组,到北京购机并学习。

1972 年初,克服了重重困难,在云大北院外语楼里安装并调试成功了 DJS5 机。这是一台晶体管电子数字计算机,主机柜长 1.5 米,高 2 米,宽 0.8 米,像家庭中的四门柜。另外,附有电源柜和磁带机两个小铁柜:长 0.5 米,宽 0.5 米,高 1 米。该机内存是个只有 4096 个单元(即 4K)的 21 位磁芯存储器。此外,还有一个 4096个单元的固定磁芯存储器,存放负责输入、输出的控制程序。这台机器也是云南购买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参观者络绎不绝。所附照片就是数学系的领导:系主任卫念祖教授、黄琴竹总支书记和部分计算数学专业的师生参观 DJS5 机上机操作运算过程的照片。这台机器的购入大大改善了计算数学的办学条件,国家教委就在 1972 年批准云大成立了计算数学专业7 月份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在恢复高考制度后,云大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被国家教委批准为首批具有硕士授予权的专业,1978 年招收了第一届云大掌故硕士研究生。但是,这台机器有个重大缺陷,没有什么软件, 俗称“裸机”。用二进制代码编制程序,编程序非常麻烦,调试程序也很复杂、困难。20 世纪 50 年代末期以后 ,国内编程序算题已使用FORTRANALGOL60 等算法语言,大大简化了程序的编制和调试。但这台机器未配算法语言,学生上算法语言课要到成都或西安等地去上机实习。云大的计算方法课也无法用算法语言书写算法并上机计算,所有程序只能用二进制代码编写。为了解决这种落后状况,数学系计算数学专业申报了省教育厅的科研项目:“DJS5 编译自动化”,课题负责人是龚世生老师。为 DJS5 机配 ALGOL60 型算法语言的任务,必须完成两件工作:第一,编写一个编译程序,它能把一个用ALGOL60 型的算法语言写成的程序,自动翻译成机器能识别的二进制代码程序,再完成算题任务。这个起翻译作用的编译程序就属于计算机的系统软件之一。这项任务由龚世生和我负责完成,每人分担一半的编程序任务。我们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计算数学教研组为 DJS5 机编制的算法语言为蓝本,修改成标准的书写格式、增加了状态位数和扩充了该语言的语句,完成了编译程序的编制工作;第二,如要使用算法语言编程序,就得配上新的输入、输出控制程序,原有的固定存储器就用不成了,必须重新为 DJS5 机制作一个新的固定磁芯存储器。这项任务由我带领李其放、赵建之、孙瑞云、李航四位计算机维护青年工人完成。首先,我们检查了计算机背面密如蜘蛛网的多层连接线,把北无三厂提供的机器图纸上的全部错误更正过来,弄清楚了 DJS5 机全部运行原理与实际执行过程。在无原固定存储器任何技术资料的情况下,克服了重重困难,重新制作了一个新的磁芯固定存储器,使编出的编译程序能够在 DJS5 机上运行。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我们终于为 DJS5 机配备了一个小型的 ALGOL60 型的算法语言,彻底改变了程序设计的工作环境,使编制算题程序和调试程序的工作大大简化和方便了。为扩大该机的算题应用奠定了基础。

DJS5 机的购入为云大数学系培养和锻炼了三支技术队伍:(1)计算数学队伍:莫孜中、杨明芳、王国栋、黄其明、保明堂、廖洪志等老师;(2)计算机软件队伍:龚世生、钟维明、田志良、周堂福、叶玉兰、盖起贤和朱维华;(3)以何珍荣老师为首,带领青年工人组成的计算机维护队伍。为计算学专业的发展壮大和后来计算机软件专业及计算机系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云大数学系利用这台 DJS5 机为经济建设做了大量应用工作和培养了大批外单位人员。许多企事业单位纷纷派人来云大数学系机房学习和进行工程设计计算,先后举办了“测量电算班”、“数学地质电算班”等,为全国冶金、地质、测量、水文等专业培训了使用计算机的工程技术人员近千人。江苏农机学院、贵州山地农机研究所与数学系邹举、王国栋、王重光合作,利用这台机器完成了“倾斜动线形成犁曲面”的国家课题;王学仁教授和杨明芳教授首创的数学地质的运算程序和结果也来自于这台机器,上述两项均在 1978 年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三等奖。此外,在物探、冶金、水电等方面许多获奖项目中的计算任务也是在这台机器上实现的。

随着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学校又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购买了更先进的国产的集成电路计算机:DJS130 机,这台DJS5 机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进入了“博物馆”。

朱维华



参考资料:

[1] 刘兴育著《云大拾英》一书中的“云南的第一台计算机”PP.311----314,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0 12 月第一版;

[2] 朱维华写“云大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孕育与成长”,见刘兴育、雷文彬、卫魏、孙晓明编著的《岁月留痕——云大记忆》pp.201----205,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3 3月第一版。